拿句子网 > 经典句子

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小学(精选59句)

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小学1

1、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,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

2、词好么?《江城子》纳兰湿云全压数峰低,影凄迷,望中疑.非雾非烟,神女欲来时.若问生涯原是梦,除梦里,没人知.

3、东风吹断雨如绳,一夜仍开曲沼冰。便试元宵强半月,孰知天意欲催灯。——仲并《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》

4、下片在今昔元宵节夜晚的对比中,将物是人已非的伤之情,惆怅之情抒发了出来。而今年元宵夜的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,月光与灯光辉映的夜晚将词中人的伤感进一步烘托出来,对比愈加明显。

5、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,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。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,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。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,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。

6、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——崔液《上元夜六首·其一》

7、晚唐的李商隐,当他听说京都长安举办盛大的灯节,自己不能前去观赏,甚感遗憾,故写《上元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》诗:“月色灯光满帝都,香车宝马隘通衢。身闲不睹中兴盛,羞逐乡人赛紫姑。”

8、《生查子》,双调,四十字,仄韵。元、明两代以来,词学家常把两叠的词称为“双调”。在汲古阁刻本《六十名家词》中的校注,清代著名词家万树的《词律》中,还有清代的《钦定词谱》中,都用“双调”这个名词,这其实是不准确的说法。

9、词作上片人与景交融,情与景交融,词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美好的意境。

10、文义循序递进、回旋往复的音节对于简朴的歌词有增强表情的功用。

11、落日熔金,暮云合壁,人在何处。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。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

12、正怜火树千春妍,忽见清辉映月阑。出海鲛珠犹带水,满堂罗袖欲生寒。烛花不碍空中影,晕气疑从月里看。为语东风暂相借,来宵还得尽余欢。——唐顺之《元夕影永冰灯》

13、如果不尽兴游玩,开怀大笑,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?

14、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

15、一片风流,今夕与谁同乐。月台花馆,慨尘埃漠漠。豪华荡尽,只有青山如洛。钱塘依旧,潮生潮落。万点灯光,羞照舞钿歌箔。玉梅消瘦,恨东皇命薄。昭君泪流,手捻琵琶弦索。...

16、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。——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

17、“不见去年人”一句已经将寻寻觅觅,不见踪影的伤感包含了进去,“泪满春衫袖”就进一步形象化了这种伤感。

18、霭芳阴未解,乍天气、过元宵。——周端臣《木兰花慢·送人之官九华》

19、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《上元夜》(唐)崔液缛彩遥分地,繁光远缀天。接汉疑星落,依楼似月悬。《十五夜观灯》(唐)卢照邻月色灯山满帝都,香车宝盖隘通衢。(唐)李商隐元宵争看采莲船,宝马香车拾坠钿;(宋)姜白石

20、“双调”的词有重头与换头的分别;“重头”的词中上下片字句调式完全相同。《生查子》就属于“重头”词。词人欧阳修根据歌词的特点采取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,就形成了章节的重复,歌词反复一遍,词意也有回旋往复的韵致。《生查子·元夕》对后世词作的影响这首词对后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,如南宋词人王迈《南歌子》:

21、旧家元夜,追随风月,连宵欢宴。被那懑、引得滴流地,一似蛾儿转。而今百事心情懒。灯下几曾忺看。算静中、唯有窗间梅影,合是幽人伴。——沈端节《留春令》

22、月色灯山满帝都,香车宝盖隘通衢。身闲不睹中兴盛,羞逐乡人赛紫姑。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
23、风缓月圆夜,炮竹连宿宵。不为去岁人,只作佳人告。岁岁复年年,何向寄柳梢。年年复岁岁,却报黄昏早。董郎犹有时,百鸟筑鹊桥。叹将杜宇心,泠风自知晓。《元宵夜》

24、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——《生查子·元夕》宋·欧阳修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——《生查子·元夕》宋·欧阳修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——《生查子·元夕》宋·欧阳修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——《正月十五夜》

25、一封寄去当人日,只是元宵近到家。何事春分犹未报,夜窗几度卜灯花。——葛绍体《望家信未至》

26、平原不似高阳傲。促席雍容陪语笑。坐中有客最多情,不惜玉山拚醉倒。

27、繁灯夺霁华。戏鼓侵明发。物色旧时同,情味中年别。

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小学2

1、元宵(清)李调元元宵争看采莲船,宝马香车拾坠钿;风雨夜深人散尽,孤灯犹唤卖汤元。

2、​共赏圆月一轮,喜迎元宵佳节。

3、故园今夕是元宵,独向蛮村坐寂寥。

4、偶然散策无寻访,何限伤心强笑歌。世味正如春酒淡,市灯不及月华多。人生只合且如此,国势遂成无奈何。年少尚装胡旋舞,不知舞破几山河。——艾可翁《元宵》

5、由此可见,在宋代,元宵节是人们非常期盼的一个节日,也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,是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。

6、春还草阁梅先动,月满虚庭雪未消。

7、​子夜封章扣紫清,五霞深里佩环声。驿传风火龙鸾舞,步入烟宵孔翠迎。

8、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长衫我亦何为者,也在游人笑语中。鹧鸪天上元启醮子夜封章扣紫清,五霞深里佩环声。驿传风火龙鸾舞,步入烟霄孔翠迎。瑶简重,羽衣轻,金童双引到通明。三湘五管同民乐,万岁千秋与帝龄。辛亥元夕顽坐故贪黙,忽行时自言。寒沙梅影路,微雪酒香村。时序鬓发改,人家童稚喧。街头试灯候,不到郭西门。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法轮天上转,梵声天上来;灯树千光照,花焰七枝开。月影疑流水,春风含夜梅;燔动黄金地,钟发琉璃台。

9、风销绛蜡,露浥红莲,灯市光相射。桂华流瓦,纤云散、耿耿素娥欲下。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玉漏银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明开。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

10、《长相思·上元晴》宋朝·刘辰翁

11、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——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

12、《诗曰·元宵争看采莲船》,全诗如下:元宵争看采莲船,宝马香车拾坠钿。风雨夜深人散尽,孤灯犹唤卖汤元。这首诗通俗易懂,通过这首诗,我们不难发现,在宋代,元宵节时候的热闹场景,同时,吃汤圆是中国悠久的元宵节习俗。

13、元宵节的诗句古诗如下:

14、汴京元夕(明)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,郑女燕姬独擅场。齐唱宪王春乐府,金梁桥外月如霜。

15、生查子(宋)欧阳修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,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,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,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
16、燔动黄金地,钟发琉璃台。

17、齐唱宪王春乐府,金梁桥外月如霜。

18、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

19、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地京。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进天上着词声。——张祜《正月十五夜灯》

20、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,满城灯火,尽情狂欢的景象;下阕仍然在写“元夕”的欢乐,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,非常妙绝。

21、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——崔液《上元夜六首》

22、生查子·元夕宋·欧阳修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
23、春草萋萋六代陵,元宵风景属残僧。街头年少浑无事,共点油钱放塔灯。——项安世《次韵潘都干元夕》

24、去年今日卧燕台,铜鼓中宵隐地雷。

25、阆苑瑶台路暗通。皇州佳气正葱葱。半天楼殿朦胧月,午夜笙歌淡荡风。车流水,马游龙。万家行乐醉醒中。何须更待元宵到,夜夜莲灯十里红。——晁端礼《鹧鸪天》

26、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萧声动,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 。

27、半勺兰膏暖焰生,恍疑赤壁夜鏖兵。骑乘猛燎奔驰疾,人运长鎗转战轻。旗影静移云母帐,剑铓微掣水晶营。何人幻此圆机妙,独向元宵策美名。——吴潜《走马灯赓张枢副韵》

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词小学3

1、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。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,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?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,我只能报以婉言,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。

2、沧州老一年,老去忆秦川。处处逢珠翠,家家听管弦。云车龙阙下,火树凤楼前。今夜沧州夜,沧州夜月圆。——顾况《上元夜忆长安》

3、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子不我思,岂无他人?狂童之狂也且!子惠思我,褰裳涉洧。子不我思,岂无他士?狂童之狂也且!

4、另外还有一首诗,写的也很巧妙。他出自唐伯虎笔下。元宵节大多诗人,词人写的都是京城花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,只有唐伯虎这首,描写的是农村人过元宵节的场景。

5、田舍儿童走似麞,踏歌椎鼓斗颠狂。元宵乞汝闲几日,元宵过后种田忙。——赵文《听儿童歌船作竹枝助之》